之前有一段时间,“橘子皮测试”在 Tiktok 上爆火。这个测试是这样的:你和伴侣说你想吃橘子,看看你的伴侣会是什么反应。假如 ta 给你橙子并愿意为你剥皮,说明他爱你,你们的关系很健康。假如 ta 只给你完整的橙子,并不愿意帮你剥皮,说明这是一个“危险信号”,你们的关系需要重新考虑。
橘子皮测试看起来很简单,背后却有大学问。这个测试实际上就是 Gary Chapman《爱的五种语言》中“Acts of Service”的呈现。为对方提供剥好的橘子是在为对方服务,“服务”是表达爱意的方式之一。当你为对方服务,你表达的是“我愿意照顾你、关心你、取悦你,让我的世界为你倾斜”。假如你的伴侣的“爱语”是服务,那么 ta 一定是提供服务的高手,同时 ta 也想从你的服务中感受到你的爱意。
这个测试引起了 Tiktok 上很多情侣竞相模仿。其中一些情侣愉快地通过了这个测试,但也有部分的情侣因为这个小测试产生了分歧——当然,正是这分歧值得我们去好好探讨这项爱语。
(案例来源:https://www.tiktok.com/@shelbyywilfong/video/7324011782132010270)
某个视频画面中,一个年轻女生靠在岛台上对她的男朋友说,我想要一个橘子。她的男朋友并没有入镜,但在她说要想吃橘子之后抛了一个完整的橘子给她。女生笑了一下,继续按网上的说法告诉男生她不想剥橘子,因为很麻烦,而且她做了美甲不方便剥橘子,暗示男生为她服务。但是剧情走向并未像人们期待的那样——男生以“确实运气不好,但是你就上吧”拒绝服务。
此时女生的表情有些僵硬了,她问:“你不会为我剥橘子皮吗?”
男生回答说是的,(这显得)好像我还没做得足够多一样。
女生有些急了,她说:“真的吗?你他妈不会为我剥这个橘子吗?”
男生也急了,他想要反驳说“我叫你做事情的时候你并没有做”,但是女生打断了他,说:“我做了一切,我他妈刚刚才为你洗了衣服,但你不能为我剥橘子”。
男生否认女生的说法,女生再次多次问“你认真的吗”,男生都拒绝为她服务。
女生对着镜头做出不爽的表情,沉默了。镜头外的男生继续说道:“你自己想想,这不是关于你的男人能为你做什么的问题,而是关于你能为你自己做什么的问题。”
女生反驳说:“不,但是一个好的男友会为他的女友剥橘子皮,或者为我做我能做到的事情。我确实能剥这个橘子——”
“一个很好的男友会告诉你自己去做这件事,”男生开口打断,“我不是好男友,我是很好的男友,并且帮助你成为强大独立的女人。”
“但是我可以做到这件事,关键是你会愿意为我提供临时服务一样做这件事,”女生继续争辩。
“那么你早上起来发来其实你可以自己独立做到这件事,”男生话锋一转,“但其实你没有那么特殊。”
女生没有再争辩了,而是妥协说:好吧,那我就自己剥皮。
这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测试失败悲剧。这个短视频让我们看到了爱与自我价值、性别意识、情感劳动、身份认同、关系角色定位之间的博弈,也值得让我们对“服务”这项爱语再作思考。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无法通过这个橘子皮测试呢?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这对情侣的矛盾冲突是典型的“爱的表达错位”。女生显然是“服务”这项爱语的拥趸者,她会为男友洗衣服,也希望男友为她服务以表达爱意。但是对男友而言,他似乎并不喜欢服务对方。在他抱怨“好像我做得还不够多一样”的时候,传达出了他的委屈、防御和疲惫感。我们作为外人并不清楚他们双方对彼此的付出情况,但是根据男生的发言,我们仍然可以断定他在为女生服务时并未能获得足够的爱。
每个人的爱语都会有差异。有的人喜欢服务,因为 ta 能从服务中获得“奉献性快感”(Servitude Gratification),ta 认为“我的付出得到了价值确认”。尤其在伴侣关系、BDSM 或情感依恋中,服务意味着信任、依附、奉献、臣服或主导——这是大脑最能激活亲密感与安全感的机制之一。这些都会激发催产素(Oxytocin)和多巴胺(Dopamine),让人感到“我好爱 ta,我为 ta 做这件事真幸福”。
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天生会说“服务”这项爱语。尤其是社会对不同的性别角色有不同要求的时候,“服务”这项爱语的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性别角色差异。在顺性别异性恋中,“服务”是大部分女性擅长的爱语,因为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形象刻画就是“温柔、体贴、贤惠”;对男性而言,则是“有责任感、独立、强大、承担经济压力”。在传统男性眼中,“为你做事”意味着我服从你、被你掌控,我就失去了独立性。他们或许更愿意以送礼的方式表达爱意。他抗拒“剥橘子”,并不是因为这事难,而可能是因为他在抗拒角色颠覆。
这种情况需要沟通,明确彼此明确爱的语言(Meta-Love Talk) 。双方可以开诚布公地聊聊“你希望被爱的方式” 和 “你表达爱的方式” 是什么。比如你可以说:
“我最看重的不是你做了多少,而是你做事时是不是愿意、有没有情绪。对我来说,那代表你在意我。”第二,是建立情绪感知和反馈机制。你可以和对方约定好:
做了之后,你要感受我的反馈;如果你做事的时候情绪不对,那比不做还让我受伤。这个机制不是“抱怨”,而是提升双方之间的共情能力。
其次,当我们希望对方提供服务时,我们应该采用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NVC)方式。我们应当提出“请求”(Request),而非“要求”(Demand)。请求是一种非暴力非强制性的沟通方式,它尊重被请求方拒绝的自由,使双方基于平等的视角互动。当你用“请求”的方式表达愿望时,你是在说:“我尊重你是自由的,我爱你,是因为你愿意回应我,而不是你被我控制。”然而要求则带有施压、命令、期待服从的意味,会产生控制感和压迫感,容易勾起对方的防御机制。
上述例子中女生做得不妥当的地方是她在男生拒绝后说了一句“一个好的男友会为他的女友剥橘子皮”。这句话隐含了操纵、威胁与贬低的意味,就是“你不帮我剥橘子皮的话,你就不是值得我爱的好男友”。这句话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激起了男生的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否认女生为他的付出)、投射(害怕对女生的照顾会失去自我)、理性化(以“我在帮你成长”这些理由来为自己的拒绝行为找逻辑支撑)、情绪移置(“我叫你做事情的时候你也没做”)甚至反向形成(我可以剥给你,但我不能表现出这么在乎你,你并不特殊)。
如果你希望一个人为你剥橘子,你其实不是希望 ta 被你逼着剥,而是希望 ta 自愿、带着爱地回应你。如果你用“要求”的方式,就会破坏这个自愿性的情感连接,对方可能会感到被操控、感到你的爱是附带条件的,随后开启心理防御。此时 ta 竖起了一面城墙将自己隔绝,ta 拒绝服务你,因为他没法面对自己的软弱、愤怒、恐惧与爱。
那么——在双方的互动与博弈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是否一直提供服务真的是重点吗?
在这个橘子皮测试中,真正重要的点不是你是否愿意给一个橘子,也不是你是否愿意无条件为对方服务——假如对方确实愿意为我们服务,但是出于爱意地,ta 觉得我们不能被宠坏了,应该学会更独立一些,于是 ta 拒绝为我们服务——我们难道能在这种情况下断定 ta 拒绝表达爱吗?判断的标准在哪里?或许就像上文提及的那样:我们期待对方能为我们服务,实际是期待一个爱的回应。
橘子皮测试中,一方提出这个看似无害的请求,也是一种轻微的撒娇和连接信号。John Gottman 在亲密关系理论中把关系中的小请求称为 “Bids for Connection”(情感连接邀约),而回应这些邀约的方式会决定关系的质量。有时,这种小请求并不是功能性需求(ta 真的饿了),而是“我抛出一个温柔的线头,看看你愿不愿意回应我、爱我。”在这种情况中,有的人(尤其是男性)容易采用功能性回应(Functional Response),即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满足了字面上的请求。例如,案例中的男生就是抛了一个完整的橘子给女生,但是他并未使对方完全满意。
可能有人会疑惑:难道这不算是一种回应?
是的,这是一种回应,甚至在任务角度来看,男生高效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但是这只是回应了字面内容,而非情感。他回应了,但回应的是“任务”,不是“你”。就像女生和你说“我好冷”,她期待得到的回答不是“那你就穿上衣服”,而是:“来让我抱一下/来穿我的衣服”。功能性回应只是对他人表达的表层请求进行直接的、任务导向型回应,忽视或没有捕捉背后的“情绪信号。“抛给你橘子”是回应了你的“需求”,但没有回应你背后的“情绪”。而真正的亲密,是回应情绪。
假如我们要拒绝对方的请求,回应的方式就尤为重要。案例中的男生那句“你并不特殊”带有极强的贬低和羞辱,带来堪比核弹级别的打击。这句话是很多人关系走向决裂的分水岭。但假如他能以更温柔且充满爱意的方式拒绝,整件事的走向可能会不一样。
比如,他可以尝试这样表达:“宝贝,我理解你不想做这件事(让对方得知自己的需求被看到),但我不是不想帮你,我只是觉得这件事情你可以独立做到,我想要帮你成长(表达自己不做的原因是出于爱,而非敷衍),我希望你能自己完成。你先试着做一下,实在不能完成我再来帮你(提供选择与退路)。”这种回应方式,哪怕最后女生自己剥了橘子,她的心是暖的,不会委屈,不会愤怒,不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爱。关键在于,爱不是非得做某件事,不是男生一定要为女生剥橘子皮,不是女生一定要为男生而独立,而是愿不愿意温柔地面对彼此的需求,愿不愿意回应对方的情绪与感受。
当然,我们需要区别一种情况:对方在合理情况下偶尔拒绝为你服务,情况都还正常。假如对方是“嘴甜逃避型人格”(Sweet Talker Avoidance),那么就要当心了。这类型的人总是说“我愿意”但从不行动,不愿为你承担一点风险或额外付出,始终维持表面上的温柔与安全距离。那么 ta 的“爱”,可能只是一种情绪上的保留、关系中的逃避,甚至是自我形象维持(“我不是坏人”)的伪装。换句话说,ta 说的漂亮话并非在表达爱,而是在维持 ta 的“温柔人设”。
始终牢记:爱需要的是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