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70c5......440c
04-24
0x70c5......440c
04-24

涂尔干当初的探索再往前一步就很接近我们找到的答案了

在涂尔干那个时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个体主义日益强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和宗教信仰逐渐被削弱,导致社会失去了凝聚力。涂尔干认为社会道德(或称为“集体意识”)对社会秩序至关重要。

涂尔干认为,社会团结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关键,他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团结: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在传统社会中,机械团结依赖于大家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分工的专业化和个体化,有机团结才是主要的形式,它依赖于社会成员的相互依赖和协调。

他离找到“爱”这一核心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在那个时代, 是孔德(Comte)实证主义哲学的继承者之一,把社会当成一种可以像生物一样被研究、被分类的“客观存在”。他要寻找的是一种“可以观察、可以制度化”的社会黏合剂,而不是“灵性”或“爱”这种无法量化的概念。

他认为,社会需要的是宏大且具有约束力的“集体道德”(moral authority),一种可以对全体成员进行道德约束的超个人性力量。

但是世上不是万事万物都可以量化的,这可以从量子力学的视角来看。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说的就是你无法同时精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个不确定性不是因为我们测量工具不够精密,而是自然本身的结构就如此。也就是说,宇宙在最底层拒绝让我们彻底“量化”它

从量子纠缠的角度来看,两个纠缠粒子之间的信息超越时空地互相关联。你测一个,另一个就立刻定下来,即便相隔光年。这违背了“局部实在性原则”(local realism)——也就是说,个体不是完全可被量化的实体,它只能通过与他者共存的整体状态来理解。

如果我们把“爱”看作一种人类意识之间的纠缠或频率共振,它就和上述这些现象惊人相似。

涂尔干找不到那“最后一步”,是因为他太相信量化的理性。他没意识到,文明所需要的那道“集体心灵场”。不是某种制度、职业伦理或教育系统能够制造的,而是: 一种“共同参与、彼此承接”的共振现象,
一种不可以量化,但却实实在在地塑造世界的力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