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70c5......440c
02-20
0x70c5......440c
02-20

再论爱与慈悲

重读安妮宝贝的书,看到她谈及慈悲,又仔细咂摸一下,忽然意识到我忽略了一个一直以来的别扭:维持慈悲是困难的。有时候,我确实能理解他人的痛苦,并想帮助他们脱离苦海;但假如我情绪陷入低谷,我就无法生出任何怜悯。曾经有一个月的时间我陷入这种境地,让我苦恼了很久。

现在想来,慈悲是怜悯,是造福众生。慈悲要求看到并理解他人的痛苦,此时你听到、看到了对方。但它缺少“愉悦感“,这是和“爱“最不同的地方。你对一株花慈悲,当你抚摸它,你可能会想这朵花长得如何好看、花瓣摸起来是什么手感、要如何爱护它云云,你会感受到平静,除此并不会有太多感觉。但是当你将爱意注入,带着爱去抚摸它,你会觉得好像回到了童年纯真的时候,你是一个单纯的生命,花也是一个单纯的生命,你意识到花和你没有两样。你不会将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高等动物,不会将花视作满足自己审美欲望的工具。就像是生命与生命之间平等地感知,然后你的心底会生出一股满足感与愉悦感,甚至还有一点感激——感激对方的存在,让你获得生命的喜悦。


慈悲是爱的后一步,你能“看到”对方就是迈向爱的第一步。但仅是“看到”对方、理解对方、为对方着想还不足够。施与怜悯,人与人的地位就不平等,你会将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就像神的垂眸,你与对方将始终隔着一层薄纱。我们要往前迈一步,我们是人,并非是神。人的爱是“平视”,是 Marcus 所说的“做了错事的人们的本性与我相似,我们不仅具有同样的血液和皮肤,而且分享同样的理智和同样的一分神性的人”,是认识到对方与自己都是单纯无差的生命,而将这生命单纯地看到、理解、认可。


然而要做到慈悲对很多人来说就已经较为困难,因为这需要智慧,需要生命的厚度,更不用提做到真正的“爱”。能做到慈悲就已经能让自己与他人感受到平和与幸福,料想很多人也就止步于此。